探討藝術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表現力藝術療法對高職學生情緒調節、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職教育中,可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做好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室建設。利用網絡優勢,強化藝術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高校教育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對大學生身心成長、思維方式、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延伸教育載體和媒體,積極利用學生社團、校園公告欄、新信息技術、微博、微信等媒體,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把學生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納入志願服務管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傳播健康理念和知識。

教育

一。表現性藝術治療的概念

《辭海》修訂版中所表達的同義詞是“秀、抒、抒”,它被解釋為用漢語或行為向他人傳達內心的思想,或傳遞信息。2000年,美國紐約州通過修正案,將各種藝術治療定義為“表現性藝術治療”或“創造性藝術治療”。根據AATA和BAT的藝術治療定義,孟佩欣總結了藝術療法的概念:基於心理學和藝術理論的理論基礎,包括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完形心理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和視覺感性思維理論以音樂、繪畫、遊戲、武術、舞蹈、戲劇、詩歌等多種藝術活動為媒介,通過表現、表達、展示等方式,探索藝術形式背後的心理信息,解決情感沖突,情感障礙,緩解個體焦慮和抑鬱情緒,改善人際關系,調節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人格呈現方式。

表現性藝術治療的特點是:第一,表現形式靈活,不受文化、語言和年齡的限制,可以是非語言的、多樣化的;其次,藝術表現是思想、情感的記憶、再現和重建,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處理;第三、藝術表現的呈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是即時的或延遲的;第四,藝術形式本身有利於情感和情緒的表達和激發,容易有效地釋放情感;第五,表現藝術形式適合於范圍廣的人群和群體,受眾多。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 科系選擇眾多,轄下的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人文學院及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為同學提供教育及多元學科課程。

在高職教育中,大學生正處於人格發展和自我意識日益成熟的重要心理成長階段。心理學家將其與生活的“第二斷奶期”進行了比較,後者容易受到情感情緒、心理適應、壓力挫折、學業就業等因素的困擾。

具體來說:一是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處於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大學生需要在新的學習環境中迅速重建新的心理結構,調整心理平衡。如果調整不當,那么或以後,在適應上就會出現困難或困惑,影響學習和生活。二是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等方面。大學生精力充沛,有興趣,積極,敏感。他們更渴望在自由的校園氛圍中結交朋友,拓展視野和領域。同時,人際交往中也存在著不和諧因素,往往會導致心理混亂甚至交際障礙。三、“互聯網+”的新特點挑戰人們固有的行為習慣。新媒體信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選擇方式,甚至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低頭”、“空心”、“熬夜”、“網上購物”、“代購”已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課題。

因此,高職學生有必要探索一種發現內在自我、聯系真實自我、提高自我情感和壓力管理技能、培養和諧人際交往體驗、提高大學生心理素養和綜合素質能力的途徑、途徑和方法。

三。表現力的藝術療法的作用

人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因素的刺激藝術手段,顯然容易有情緒情感體驗。藝術和情感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系,人們在接收音樂信號的過程中,大腦器官都有影響,你可以放松心情,舒緩情緒。因此,表現藝術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追求,還可以緩解,以幫助人們對人的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i)它能幫助調節情緒。

藝術表達是調節大學生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們用音樂療法來解釋,人們會隨著外部聲音、旋律和節奏的變化而體驗和感受,從而引起情感和音樂的共鳴或移情。例如,在平靜、悠揚、和諧的旋律中,可以舒緩情緒,釋放內心的壓力,激發帶有波動、動感和壓抑的音樂,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內在力量等。在聽、聽音樂或音樂的過程中,情感可以得到緩解、興奮或驅動,達到身心放松和情緒釋放的效果。

(2) 有助於提神

大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困惑,如果教育者能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緩解壓力,勇敢地面對困難,勇敢地面對困難,面對困難,這是一項非常重要和有價值的工作。例如,在新的軍訓表演儀式上,用手語和音樂讓學生表演“國歌”,曲調本身就充滿了深厚的愛國情懷,節奏清晰,歌詞深情向上,能給學生以積極的能量,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勇往直前。

(C)可以幫助提高自我意識

人們不合理、不適當、不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意識容易形成心理困惑、困惑和極端偏差。表現藝術療法由於其表現形式的特點,可以幫助個體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和反思自己,洞察和理解自己,重新建立自我評價,即提高自我意識。我們以繪畫治療為例。繪畫是自我認知、思維和情感表達的投影。它可以通過繪畫的意義、繪畫的方法以及繪畫本身的故事、觀念、任務和事件來反映人們的潛意識和內在信息。它是一個視覺化和強調潛意識的過程。而且,大多數人的潛意識對繪畫本身沒有防禦能力,很容易把繪畫帶入深層次的個人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也容易投射出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探索和正確的自我意識。

(四)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通過科學和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創造世界的感知藝術的方式人類知識的圖像,該師通過對大腦不同的實現。藝術活動主要由主右腦,右腦是活動的開展創造新穎的藝術空間,音樂,圖片等來實現的,通過使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治療的表達的中心,可以是有益的學生和創造性的想象力的發展,提高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挖掘,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的潛在能力。

(5) 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藝術活動的完成通常需要集體智慧與合作,建立良好、密切的合作關系,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歡迎會的籌備、舞蹈節目的安排和表演、樂曲的完成等等,都需要參與者和合作者之間的密切合作和准確合作。任何合作或細節上的失敗都會導致不和諧和失敗,導致聽力和心理上的不愉快。因此,藝術表現的過程是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過程,使參與者能夠體驗和學習與他人合作、和諧相處的能力。

IV。如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表現力的藝術療法

(1) 開展以藝術表現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以其豐富的形式,可以營造和諧而充實的校園氛圍,在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釋放學生的心理壓力、迅速適應環境、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平台和空間。

(二)建立公共藝術教育計劃,促進藝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國務院強調,高等學校必須實施公共藝術教育,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貫穿全國教育。當然,實施的主要途徑和教育的重點不僅是增加知識、提高道德,而且是通過公共藝術教育培養興趣、豐富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質量。

(3)做好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培訓工作

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是防禦的學生心理健康行,只有用較強的業務能力,教師的高素質的職業道德,以建立一個強大的防禦,提高教師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能力,心理健康促進學校提高教育工作。

(4) 開展心理咨詢咨詢室

學校應逐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制,建立符合要求的心理咨詢室和多功能治療室,既可作為心理咨詢室,也可用於團體心理咨詢和表現力藝術治療。

優勢(五)使用的“互聯網+”教育的強大輻射

強大的互聯網加上時代帶來了挑戰和挑戰。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系統的發展,利用“兩個微端”多種形式的平台,提供豐富的表現藝術治療資源和視聽功能,建設文明、和諧、健康、有特色、符合學生心理的網絡文化幫助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體育教育與培訓協調問題與促進策略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教育心理學人文維度建構的意義與局限性研究

On the pluralistic ori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探索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在新的時代和潮流方向的情況下

click to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