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設計特色思考

一、遊戲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兒童當前的生活、童年的幸福和幸福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學前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兒童具備閱讀、寫作、計算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文精神尊重兒童,理解兒童,把遊戲還給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兒童的世界就是遊戲的世界。遊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心理需求,在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如認知、情感、人格等)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般來說,遊戲課程注重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主動學習。兒童遊戲的過程是兒童知識和經驗積累的過程,也是兒童課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與課程一起,遊戲將成為兒童進步的渠道。

二、階段性

幼兒園課程設計著眼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根據兒童不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和各年齡段的身心特點,設計師圍繞兒童發展的關鍵體驗給予學習一定的教育價值。關鍵經驗是幼兒發展的重要指標。0-3歲兒童發展的關鍵經驗包括“主動學習”、“社會與情感”、“身體與健康”、“溝通、語言與閱讀與寫作”、“認知”和“藝術創造”。3-6歲兒童發展的關鍵經驗包括8個領域:“主動學習”、“社會與情感”、“身體與健康”、“語言、閱讀與寫作與交流”、“數學”、“藝術創造”、“社會”和“科學”。在現代社會,教育承載著越來越多的“意義”。它承載著普通人對孩子快樂成長的情感,也凝聚著成人對孩子學習和發展成就的期待。幼兒園課程應該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但其本質是遊戲。它堅持“過程重於結果”的教育理念,不刻意追求學業成績。它旨在減少兒童學習的焦慮,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使他們積極參與遊戲並沉浸其中。只有在遊戲自由精神的指引下,在林林的快樂體驗中,教育才能達到“無所事事”的最高境界。

嘉德麗黃大仙幼稚園自創辦至今一直口碑良好,學校會定期的舉辦開放日,讓家長到園內和學生們一起做親子活動,增強親子關係,讓家長瞭解該園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生活中更好的配合。還有與黃大仙區內的小學舉辦聯誼活動,讓學生們提前感受小學生活。探訪長者中心讓學生能夠學會尊敬長輩,培養良好的品德。當然,還有各種類型的表演和比賽,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主體性

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正處於知覺運動和前期操作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具有活躍、好奇、易問、渴望通過自身探索了解周圍世界的特點。在行動的幫助下,依靠具體直觀的事物,兒童在探索中不斷積累物理經驗和數學邏輯經驗,通過同化和適應,逐步建立起日益完善的認知結構。納坦是直觀的,視覺的,生動的和操作的。它為兒童近端發育提供了豐富、適宜的材料,不斷滿足不同年齡兒童運動和認知發展的需要,促進了兒童的全面發展。這是全世界父母的共同願望。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的實踐和發展,往往不能盡快實現,因此培養孩子的主體性顯得尤為重要。在遊戲過程中,教師不是權威,不是作為民主對話身份的兒童遊戲的玩伴,而是兒童成長的觀察者、記錄器、學習指南和環境的創造者。孩子們能為自己思考的地方,鼓勵他們為自己思考;在孩子們能為自己做的事的地方,鼓勵他們為自己去做。本課程尊重兒童的主體性,突出兒童的自我實踐、自我體驗、自我建構,達到理想的遊戲效果和教育效益。

四、相互滲透性

幼兒園課程本身是多個知識領域的整合,各部分之間存在著滲透性的關系,使幼兒在遇到現實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比如,小班圍繞兒童安全、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等領域都設計了相應的活動,從多方面、多角度,引導兒童體驗安全的重要性。在具體活動設計中,要注重通過多領域的內容和手段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兒童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獲得同樣的知識和能力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幼兒園課程設計應充分考慮家長和社區環境的影響,合理整合各種資源,為兒童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擴大兒童課程的范圍。通過多種形式的設計,實現與日常生活教育的有機結合,引導社會樹立兒童課程新理念。

 

相關文章:

被壓迫者教育學下幼兒園教育現象

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

論幼兒園教育中的教師指導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art education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安全教育滲透

click to rate